疫情過后,氯化銨市場風云突變,農用、工業(yè)氯化銨出廠價格一漲再漲,不斷突破歷史最高點,個別時間段甚至有價無市,就算是現金交易也根本拿不到貨,給湖南江海的高純氯化銨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壓力。特別是對食品添加劑氯化銨、分析純氯化銨等高要求產品的供應產生了消極影響。
眾所周知我國是氯化銨生產大國,氯化銨產能和純堿產量息息相關(使用聯堿法每生產一噸純堿副產一噸氯化銨),不僅能完全滿足國內生產需求,也還有部分出口創(chuàng)匯。
根據純堿工業(yè)協會提供的相關數據,2020全國氯化銨產能為1562萬噸,和2019年持平,氯化銨產量較2019年稍稍回落,產量在1400萬噸以上。
氯化銨價格本身就有著三年一周期的說法,隨著氮肥產業(yè)的“三去”、環(huán)保要求提升、天然氣供應等因素,行業(yè)產能是基本趨于穩(wěn)定。
本輪漲價周期的直接信號則是中國純堿工業(yè)協會日前發(fā)布關于純堿行業(yè)限產的。
中國純堿工業(yè)協會要求,純堿生產企業(yè)自2020年4月18日至2020年10月18日期間,各企業(yè)根據本企業(yè)的純堿產能,降低30%負荷進行生產,降低純堿和氯化銨產量,減少庫存量。再疊加尿素等氮肥價格的上漲,疫情等影響使氯化銨這新一輪上漲周期格外兇猛。讓眾多中下游廠家措手不及。
作為下游高純氯化銨生產廠家,湖南江海也受到了不小沖擊。受上游廠商配額限制,生產原料的周期性供貨被一定程度打亂,江海公司生產所需氯化銨原料均為大廠定制,由于供貨周期的不確定,為保證原料質量江海公司只能額外租賃倉庫,加大周期性采購原料數量,這樣不僅原料成本增加,而且各種隱性生產成本也不斷攀升。
盡管遇到眾多困難,湖南江海仍然把客戶利益放在首位,積極采用內部生產挖潛、采購銷售統一、專人駐廠等手段,盡可能拖延本輪漲價對下游客戶的不利影響,讓客戶有充足的緩沖時間。一直到2021年4月生產利潤已到邊際線的情況下,才被迫全線產品逐步適當提價。這輪漲價也得到了絕大多數客戶的理解。
隨著疫情的好轉,生產和需求均出現了復蘇,但氯化銨的供需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,原料價格成本依然在緩慢持續(xù)的上漲。江海公司也將不忘初心,繼續(xù)加大科技創(chuàng)新、工藝投入,克服困難,以可靠的產品回饋廣大客戶。